典型经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经验 > 正文

【校园先锋示范岗】向先锋看齐 向使命聚焦——2023年“校园先锋示范岗”个人展(一)


发布日期:2023-12-07  作者:李舒婷 李素梅 李德万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牢固树立“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意识。近日,学校党委开展了“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和“校园先锋示范岗”个人的推荐评选工作,共评选出“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14个和“校园先锋示范岗”个人20人。即日起,党委宣传部开设专栏,将通过全媒体矩阵对这些优秀集体及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全校师生向先锋看齐、向使命聚焦,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辛会芳:扛责任敢担当讲奉献


2022年7月,在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九年的辛会芳,走上了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这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参加完学校处级领导干部聘任大会,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强化政治能力,做对党忠诚的干部;强化班子建设能力,做团结协作的干部;强化干事创业能力,做敢闯实干的干部;强化廉洁自律能力,做作风优良的干部。”学校党委对新一届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既是压力,同时也是挺身担当的动力。她明白,这既是党委的希望和要求,更是她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即使千难万阻,也要迎难而上。


在新的岗位上,辛会芳勇于迈出第一步。结合与师生交流的反馈信息,经过反复思考,她牵头研究制定了部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案,明确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建、留学生教育管理、外事和港澳台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并在工作中持续推动落实。


今年的11月17日,辛会芳带领19名外籍师生来到北京,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他们边看边交流,时不时向讲解员咨询,在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面前点头称赞。外籍师生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深化外籍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我们学院必须扎扎实实推进的重要工作。所以,在遵循‘认知-理解-认同-传播’这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开动脑筋、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工作见行见效。”辛会芳说。


为了提高外籍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她引导学院教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教学和课下交流,在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中多设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等方向的内容,充分利用《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常识》等重点课程,让外籍师生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进而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我在中国经历了很多看似平常却美好的瞬间,让我感受到了爱和温暖。我喜欢中国,到中国留学是我做过最正确的选择。我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并把我的所见所闻介绍给更多的人……”第五届“辽沈最美翻译官”外语演讲大赛现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留学生金志润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获得留学生组一等奖。通过比赛鼓励留学生用中文讲述中国故事、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担当起中国之好、中国之美的见证者和传播者正是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的有效抓手。辛会芳在为师生做好服务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外籍师生创造演讲、摄影、征文、媒体采访等机会,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把中国故事讲出去。



辛会芳认真思考党建同业务深度融合的做法,以“双创”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四个重点工程”。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切实解决师生关注的教学设备陈旧等问题,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部门工作发展的时效。面对工作上的困难,她第一时间冲在一线,带头落实首问责任制,对于分工边界不太清晰的工作,也从不推托。她协调翻译人员、研究生国际交流激励政策的落实,努力服务民族外宣、申博扩硕等重点工作。


在学校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也同样面临着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但是,改革的过程是艰辛的,工作中的矛盾、困惑、问题也曾一度让辛会芳辗转难眠。怎么让学院教职工理解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立足学院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举措……辛会芳反复思考这些问题,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她组织召开多轮会议,跟班子成员反复讨论改革方案,跟学院教职工征求有关举措的意见建议,并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主动承担最艰难的工作任务。她这种敢担事、敢干事的劲头儿让学院教职工多了理解、有了信心。


为了统一思想、科学决策,辛会芳带队去各高校调研,把调研情况带回来,跟班子成员反复沟通交流,并对教职工的困惑和疑虑逐一解答反馈。截至目前,学院改革的有关举措正在有序推进,改革效果已初步显现。但如何以改革促进学院长久发展,是摆在她面前的又一个难题,可她始终相信:没有爬不上去的坡,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有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只要有学院教职工的理解支持,把担子扛起来,踏踏实实往前走,一定会迎来新局面。


张涛:牢记师者践初心 展现担当善作为


做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者、做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者、做新工科建设的推动者……从教以来,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涛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理想、教书育人的追求,坚守在教学一线,深耕教学改革,诠释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师者本色。


一直以来,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开展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他提出了“学生中心、问题导向、学科融合、创新实践”的实践教学理念,开发了无人艇控制原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将传统教学中的“纸上谈兵”拓展到实际工程背景下的“沙场练兵”。他主讲的课程先后获批辽宁省资源共享课、辽宁省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在教学研究方面,张涛注重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主持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3项,参与教育部、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5项;获评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编教材5部,获评省级精品教材1部、省优秀教材1部、发表相关教研论文7篇。


“科研能力是一名高校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所谓学高为师,就是不仅需要有高尚的情操,同时也需要有扎实学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才能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张涛说。在他看来,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教学滋养科研,是促进教学发展、科学进步的有效举措。因此,在认真做好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批发明专利8项。在开展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他一方面通过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把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成果实时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另一方面也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到学术研究中来。



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一院一策”建设项目的首家实施单位,他带领学院广大师生积极进取,主动应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力开展新工科改革与实践。近五年增设了机器人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两个新工科专业,获批了两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组建了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成功获批辽宁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在他的带领下,机电工程学院以现代产业学院为平台,以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为标准,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导向,以校企协同育人为途径,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积极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步形成了机械和自动化两大类专业群的创新发展模式,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作为学校最早设立的学院之一,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数量多,传统专业多,学生人数多,需要更多的专业配套设施,满足教学及科研所需。去年暑期,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顺利完成五千多平米实验室设备拆解、搬迁、安装和调试。为保障搬迁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学院制定了周密的搬迁工作方案,张涛带领教师员工研讨关键环节,落实人员分工,不断优化工作方案,确保搬迁工作组织有序、环节顺畅、安全高效。学院领导班子、班导师以及一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亲力亲为,和在连的三十余名学生一起,完成了一千余名未返校学生的一万余件行李的打包搬运。全体师生用实际行动共上了一堂“大思政课”,搬迁工作比计划提前一半时间完成。


来到民大十六年,张涛用责任诠释理想,以耕耘展现担当,以教育初心托举起学生的成才梦想,以担当肯干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设蓄力赋能。


王磊:彰显青年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从一名一线辅导员、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到学校党委巡察办、纪委办公室、监察处综合业务科科长,从借调到国家民委直属机关党委工作,到参加国家民委党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巡视工作,面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任务的考验锻炼,王磊始终在各项工作任务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青年党员的良好精神面貌。


从事辅导员工作期间,王磊用心关怀、心细体贴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真心实意,师生之间情感的距离拉近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自然就容易被接受。”王磊说。他所带班级一位同学在上海实习,想重新寻找工作,但因为高额的违约金无法从原单位离职,心理状态很不稳定。王磊得知情况后,与学生共同商讨解约方案,同时与学校心理中心对接,安排专业老师帮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他又与企业负责人联系,经过反复协商,最终帮助学生顺利与企业解约,彻底消除了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学生在哪里,他对学生的牵挂与关心就要传递到哪里。


去年7月,王磊接受党组织安排,借调至国家民委直属机关党委工作。新环境、新角色,需要快速适应,完成角色转变。他很快用勤恳和努力融入新环境,熟悉新工作。他自觉站在党的民族工作大局想问题、看问题,不断提升看问题的高度、拓展想问题的广度、强化解决问题的力度,确保民委决策部署在借调工作岗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做好综合处统筹协调职责职能的同时,协助直属机关党委完成了多项重要工作。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生逢其时,使命在肩。我时刻鞭策自己牢记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组织安排到哪儿工作,都要保质保量完成。”面对岗位变换,王磊的工作初心不变。他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往往是最早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由于住宿地点离单位近,无论下班后还是周末,他做到有事随叫随到,及时处理完成各项工作。同时,他积极参与国家民委重点工作,作为调研组成员,赴江苏、安徽两省开展专项调研,作为联络员,随国家民委宣讲团赴内蒙古巴林右旗、锡林郭勒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为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地贡献了力量。



今年4月,他被纳入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主要承担主题教育重大活动的沟通协调、服务保障以及文件起草、流转、报送等工作,特别是在研究制定国家民委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组织筹备国家民委主题教育部署会、国家民委青年干部座谈会等重点工作中加班加点、任劳任怨,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借调期间,王磊克服了诸多困难,彰显了民族工作干部和高校教师的可贵品质,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并在2022年度国家民委机关党员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今年11月,他再次踏上行程,参与国家民委党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巡视工作,发挥巡视监督作用,保障委党组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2022年8月以来,学校选派多名教师到国家民委借调,为历年来选派人数最多的一次。为此,学校专门成立驻京工作组,保障借调工作有序开展。“全体借调人员把借调工作作为检验自己践行学校‘四个突出’战略的重要标尺,严格按照国家民委党组和学校党委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借调岗位工作实际,踏实肯干,发扬‘民大精神’,凝聚起‘学理论、识大局、强本领、优服务、架桥梁、育品格’的借调工作共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在岗位中践行初心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借调同志们克服了各方面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不辜负学校党委的信任和期望,树立了大连民族大学借调干部的良好口碑。”学校驻京工作组组长马力说道。

大连民族大学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委属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部署会精神专题网站  版权所有©大连民族大学

开发区校区:大连金普新区辽河西路18号(116600)金石滩校区: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金石路31号(116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