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房一隅,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梁强站在一块白板前,正在对着电脑屏幕演示公式计算的推导过程。电脑的另一端,学生们通过弹幕把问题反馈给梁强。在这门“统计学”课堂上,师生虽然没有了线下教学的面对面,但课堂该有的环节和质量却一点都没少。
自3月14日线上教学开展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务处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制定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合理安排线上教学计划,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近期本(预)科教学工作的通知》,回应广大师生的关切,明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及教学过程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安排,确保学校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效衔接。各教学单位全力以赴,所有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初心,所有学生防疫不忘学习主业,确保了线上课堂教学质量与线下实质等效。
硬件保障:全面增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
设计学院课程内容很多都涉及到视频媒体的播放,学生端网络条件较差使得这类课程在授课时的质量很受影响。教师播放视频案例时学生收看卡顿,学生共享屏幕播放作业时延迟和卡顿等问题更加严重。学院针对此类课程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如将媒体内容预先上传至抖音等视频平台等,但对于实时讲评的方式还是很受限制。
为了解决类似问题,学校及时扩大校园网出口带宽,由原来的6.3G增加至11.3G,保证了校园网3万多终端的用网需求,第一时间调整学生套餐流量,免费为全体在校生开通校园网,并每人赠送45G的外网流量。同时,还优化了校园网访问策略,在网课时段为高频使用的网课软件开设绿色通道和专属带宽,加大校园网日常监控和各楼宇无线网信号测试,发现网络异常状况及时解决。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主开发教务处经费支持的2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被穿插应用于课堂教学。由于线上教学学生不能看到现场设备,不利于教学,所以虚拟项目环境正好穿插于理论课程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对虚拟仿真网络平台的使用,也正是学校所提倡的,再加上增加VPN校内资源,有效保障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软件提升:切实提升教师线上教学技能
每周日晚,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全部教师都会在网上见一面,他们以视频会议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每次一个主题,每次有一位教师主讲,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在线教学方法和平台使用技巧。和外国语学院的会议形式不同,环境与资源学院采取的是“旁听”,即全院老师旁听线上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网课,并邀请优秀课堂代表在全院开展线上教学公开课,通过现身说法,集中解决教师课堂呆板,学生互动性不高等针对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校外,广泛利用各种线上资源、高层次会议、示范课程展示等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加强课程内涵建设。组织线上集体备课,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辅导,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宣讲、融入,回应学生关心关切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线上教学开展以来,全校本学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18个教学单位、60个系级基层教学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线上教学专题研讨166次,进一步聚焦线上课堂问题、提高线上课堂实效、促进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还先后组织一线教师参加雨课堂“在线教育”主题培训、超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国大学MOOC平台主题培训、智慧树主题培训等各类培训60余场,开展雨课堂专场培训3场,累计参加培训教师8000余人次。相关职能部门与课程平台技术人员联合为教师进行线上指导,实时收集、及时回应、迅速解决各类在线教学问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有更大的格局、更开阔的视野和勇于打破壁垒的精神。让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落地生根,需要每一位教育者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提升自己的境界、拓宽自己的深度与广度。”外国语学院教师曹琳说道。
曹琳作为大学英语教学部的党支部书记和大学英语教学部B级课程负责人,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课堂上贯穿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讲述Maker Movement in China的课堂上,插入了中国创客运动的视频,让课程更加生动,让学生既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线上教学开展以来,教师们纷纷以随笔写作的方式,总结自己在线上教学中“教”与“学”的感悟,分享线上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质量监督:深化督导督察、推动课堂质量建设
“在讲模型方法时,可不可以结合一个具体实例,结合具体实例的分析介绍模型和方法,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会不会更直观更容易接受一些呢?”
“这部分确实理论性比较强,刚开始讲模型设定的时候就是通过实例引出来的,您这个建议挺好的,我后面备课的时候再落实一下,每个细节尽量都跟案例结合起来,谢谢曹老师。”
这是经济管理学院系主任曹阳和孙青芬老师的对话,为确保在线教学期间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交流学习,系主任曹阳作为院级督导,经常深入本系教师课堂听课,并在课后与老师就提高线上教学效果进行沟通和交流。
线上教学开展以来,全校听课巡课实现任课教师、开设课程全覆盖。党委常委、校领导,处级领导干部与校级教学督导,基层单位领导与基层教学督导,系级教学组织同行教师,通过集体听课、单独听课、巡课听课等多种形式,深入云端课堂听课逾2000次。听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谈心交流,反馈问题并建言献策解决问题。
老师讲得好不好,问问学生就知道。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杜绝任课教师“满堂灌”现象。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教材中的物理定律和公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宽泛引领,理论要联系实际,例如在“质点运动学”这章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就引入了车辆文明驾驶和礼让行人的思政元素,将抽象的质点运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但很好地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教学效果良好。
土木工程学院在学生中开展了大规模的调研活动,调研了学生对线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及对线上教学的建议和反馈,组织学生对所有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打分,选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了经验分享。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主动听取学生有关课程讲授的意见建议。推广由研究生随堂作教学助手的做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学校开通了企业微信学生反馈通道,实时接收学生在线学习问题建议。同时加强线上教学调度。每周召开一次线上教学工作调度会,及时反馈学校督导督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听取基层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教学计划调整措施,实现学校党委制定的“两个确保”。
氛围营造:打造“学在民大”的风气
每天,生命科学学院在校的14位教师分为4组深入学生寝室,通过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谈话,检查线上学习质量、督促寝室环境卫生改善、征集学习生活实际困难,详细掌握封闭管理期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也是将所有住校人员全部组织起来,组建“学风督查小组”,坚持“日检查”,每天都有三位教师组成“学风督查小组”随机抽查6-8个学生寝室,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督查,通过教师微信群反馈当天情况,确定下一步督查工作重点。
班导师和任课教师立足本职,在课上、课外积极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收集学生反馈,从同学们学习的实际困难入手,不断优化课程设计、进行线上答疑,努力改进线上授课方式。
各学院住校教师、住校辅导员每天深入学生寝室检查、督查学生上好每一堂课;班导师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谈心谈话,督促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发挥组织协调、带动示范作用引领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为加强疫情防控期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推进“大思政课”理念在线上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法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课程思政对接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以具体课程为例,运用多个案例,就“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如何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进行了阐释。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教师与各基层教学单位、专业教师“结对子、手拉手”,持续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对接工作,把伟大抗疫精神、鲜活的抗疫典型事迹融入到每一门专业课程,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奋斗精神,强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行动。学校还从每一个小事入手,贴心为学生考虑,为每一名在校学生发放每月15元打包袋补贴、15元校园代金券。开通临时补助绿色通道,及时解决部分学生经济困难。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要求教师留存课程直播回放,方便学生复习课程内容,同时组织以抽查课程回放的形式,检验课程内容和质量。机电工程学院采取课前督促、课堂抽查等方式,提升学生课堂出勤率。并根据上一周学生出勤情况,建立课堂出勤重点关注学生库,积极向专业课教师和班导师进行反馈,加强对迟到、缺勤学生管理,提高教育管理针对性。各位班导师结合学校学业警告情况开展工作,进行学分清查,分层分类开展学业管理,并组建“一帮一”小组进行帮扶,有效提升困难学生学习成绩。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疏导个别焦虑同学的心理状态,解决网络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建筑学院充分利用工作室小班授课优势,全面开展“成果为导向”的工作室线上教学模式。不同专业要在规定时间内设计课题,不但课题结束时需要提交正式的设计图纸成果,过程中从方案构思、一草、二草、建模讨论形体,每一步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上向全工作室师生进行阐述汇报、教师有针对性进行点评、图纸修改,因此建筑学院工作室设计类课程师生互动频繁,任何同学必须紧跟全部环节。这种既注重过程管理、又注重成果导向的设计类课程确保了线上教学的效果。
线上教学开展以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体育老师们采取了直播或录播、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后锻炼的方法,安排身体锻炼为主的教学练习内容。因为锻炼内容、强度和量的方式方法适度,学生参加室内外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
“本次疫情来势突然,在学校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教务处结合以往线上教学经验,坚持抓早抓细抓实,及时制定相关方案和措施,加强线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强化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平台运行的管理,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规范、高效、平稳、有序开展。”学校教务处处长袁传军说。